“光緒猝死之謎是‘清宮八大疑案’之一,據歷史記載,光緒病死后不到24小時,慈禧太后去世。在野史也提到,慈禧太后曾說過,她要光緒死在她前面。故學界對光緒死因有‘病死說’和‘毒死說’兩個說法。” 就在今年11月14日光緒死亡一百年祭前夕,光緒死因研究小組發(fā)布《清光緒死因研究工作報告》,披露光緒死于急性砒霜中毒,揭開了千古懸疑。
就在這一成果發(fā)布半年前,2008年5月的《近代史研究》上刊登了一篇《光緒死亡原因探析》的文章,該文通過相關數據也得出“光緒死于急性砒霜中毒”的結論。圍繞“光緒死因’這一研究成果還引發(fā)了一場名譽權訴訟,近日也有了一審結果。
11月20日,北京東城法院判決認定《近代史研究》論文作者包振遠,起訴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侵犯其名譽權理由不能成立,同時駁回了原告賠償精神損失10萬元的訴訟請求。
原告:潛心“光緒死因”研究兩年半
原告包振遠作為北京市公安局從事刑事偵查工作多年的公安人員,自稱對于自己經過兩年半時間研究出的“光緒死因”揭秘傾注了無數心血,因此當被告刊登出對自己研究成果“歪曲事實、造謠中傷”的聲明時,他一肚子委屈。
包振遠在法庭上訴稱,2006年3月11日,他應邀參加在北京市公安局法醫(yī)鑒定中心召開的“光緒死因推斷專家論證會”。期間,發(fā)給與會人員一份“光緒死因的工作報告”。
會后,原告根據會上所發(fā)的“光緒死因的工作報告”中數據,經過兩年三個月的認真研究、分析,撰寫了“光緒死亡原因探析”一文。于2008年5月發(fā)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的《近代史研究》上。
2008年7月底,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編輯部在既未與原告核實,又未進行相關調查的情況下,就在2008年第四期《近代史研究》來函摘登欄目刊登落款為“北京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政治處;北京市公安局法醫(yī)檢驗鑒定中心”的“聲明”。這個所謂的“聲明”采取歪曲事實造謠中傷的手法,謊稱“……包某從未參加本項對光緒死因的研究,北京市公安局法醫(yī)檢驗鑒定中心也從未授權任何組織和個人公布有關光緒死亡原因研究的任何數據及其他相關資料。包文引述的數據及相關資料獲取手段不正常與原始數據分析相較錯誤較多……”。
原告認為,該聲明嚴重侵犯了自己的名譽權。
專家質疑:這么大的研究課題,怎能一人所為?
作為在近代史研究領域內權威的專業(yè)刊物,其代理人在法庭上稱,原告所述與事實不符。
2008年2月18日,原告到被告處發(fā)表其所寫文章,原告向被告保證其撰寫的《光緒死亡原因探析》系**發(fā)表,無違背版權及學術規(guī)范行為,自己對本文負責。
然而,原告的《光緒死亡原因探析》一文刊登后,曾參加光緒死因推斷專家論證會的成員首先向被告提出質疑。
隨后,北京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政治處與北京市公安局法醫(yī)檢驗鑒定中心也提出書面聲明,要求在《近代史研究》“來函摘登”欄目登載以澄清文中不實。
曾參與用高科技手段對清陵文物管理處保存光緒**的頭發(fā)和藏衣進行測試的光緒死因課題組成員更是指出,這么大一個項目他的數據如何得出?一人如何完成?
故被告認為,“聲明”的內容真實,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判決:“聲明”來源有據,不侵權
法院的審查結果是:2008年,原告在被告主辦的《近代史研究》第三期中刊登了《光緒死亡原因探析》一文。
在該文刊登前的2008年2月18日,原告包振遠給《近代史研究》編輯部作了說明:“2003年8月6日,中央電視臺鐘某、廖某二人找到張某(時任北京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政委,2007年退休),詢問可否用頭發(fā)檢測毒物的技術弄清光緒皇帝死亡的真正原因,并在日后拍攝清代歷史片中,將光緒死因公布于眾。張某隨后聯系了包括作者在內的北京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及中國原子能科學院的部分人員,就光緒死亡原因進行研究。2006年3月11日,在北京市公安局法醫(yī)檢驗鑒定中心,召開了‘光緒死因推斷專家論證會’。研究光緒死因一事從開始直到結束,參加人員之間無任何協議及相關約定。作者對本文負責”。
在《光緒死亡原因探析》一文發(fā)表后,2008年6月26日,北京市公安局法醫(yī)檢驗鑒定中心、北京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致函《近代史研究》編輯部,該函件中聲明:“現就貴刊2008年第3期刊登的《光緒死亡原因探析》一文作如下聲明:一、北京市公安局法醫(yī)檢驗鑒定中心從未授權任何組織和個人公布有關光緒死亡研究的任何數據。二、據查,包在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工作過,為主任科員。2004年4月20日調至海淀區(qū)公安分局,現為副調研員非領導職務,尚未取得調研員職級。三、包從未參加我們這次對光緒死因的研究。他盜竊我們研究成果并在文章中大量改篡造成的后果,應由他本人負責。四、我們聲明望能在貴刊以“來函照登”的方式刊出。如果包的文章近期在外造成惡劣影響,我們有權及時另文向社會澄清?!?p> 法院判決認為,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本案查明雖然被告在其主辦的《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四期來函摘登欄目中刊登了“《光緒死亡原因探析》一文作如下聲明”的內容,但該“聲明”的內容來源有據,且更正內容基本屬實?!奥暶鳌敝形磁对骐[私亦未捏造事實及使用侮辱、誹謗等語言丑化原告人格的言詞。故原告以該“聲明”內容侵犯其名譽權理由不能成立,對其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法院判決駁回了原告包振遠的全部訴訟請求。
此案宣判時原告并未到庭,其委托代理人表示有可能會考慮上訴問題。
宣判后,主審法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此案只是一個是否構成名譽權侵權的案件,法庭的審理只能圍繞名譽權構成進行判斷,研究成果究竟花落誰家,不是這個案件能夠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近代史研究、光緒、侵權
上海金鵬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電話021-36162366 www.hk898.cn 通過ISO9001:2000認證
以下產品:
核酸蛋白檢測儀、紫外檢測儀、紫外分析儀、旋轉蒸發(fā)器、自動純水蒸餾器、低溫恒溫槽
循環(huán)水真空泵系列、恒流泵系列、自動部分收集器系列、梯度混合儀系列
層析柱系列、溶劑過濾器系列、動物人工呼吸機系列
電熱干燥箱、真空干燥箱、紅外干燥箱、烘干器、培養(yǎng)箱、霉菌培養(yǎng)箱、振蕩培養(yǎng)箱、生化培養(yǎng)箱、光照培養(yǎng)箱、恒溫恒濕箱、隔水培養(yǎng)箱、人工氣候箱、厭氧培養(yǎng)箱、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箱式電爐、管式電爐、電熱板封閉電爐、萬用電爐、高低溫試驗箱、鹽霧試驗箱、老化試驗箱、調溫調濕箱、植物生長箱、分析天平、精密天平、微量天平、電子天平、天平、架盤天平、靜水天平、液體比重天平、電子臺秤、水份測定儀、機械天平、扭力天平、酸度計、電導率儀、溶氧儀離子計、滴定儀、卡氏水分測定儀、工業(yè)在線分析儀、多參數分析儀、電位儀生物顯微鏡、學生顯微鏡、熒光顯微鏡、金相顯微鏡、體視顯微鏡、讀數顯微鏡、倒置顯微鏡、計量檢測顯微鏡、羅維朋比色計、余氯比色計、色差儀、折光儀、比色計、旋光儀、濁度儀、白度儀、霧度儀、光澤度儀、恒溫水箱、恒溫水槽、振蕩水槽、油浴油槽、電熱套、防爆冰箱、低溫冰箱、液氮容器、致冷器、精密恒溫、槽粉塵計、恒溫水浴鍋、旋轉蒸發(fā)器、真空泵、電動攪拌器、恒流泵磁力攪拌器、粉碎機、分散乳化均質機、振蕩器梯、度混合器、蠕動泵、超凈工作臺、除濕機空氣自凈器、**器、通風柜、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熒光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碳硫分析儀、火焰分光度計、氣相色譜、液相色譜、質譜儀、色譜相關設備、氫氣發(fā)生器、氮氣發(fā)生器、氣體發(fā)生一體機、空氣發(fā)生器、層析儀、紫外分析、儀離心機、純水器、收集器、蒸餾水器、顯微(細胞)、、電泳儀、電泳槽、生化分析儀、紫外檢測儀、酶標儀、洗板機、PCR儀、基因槍、導入儀、超聲波細胞粉碎儀、超聲波清洗機